CNC加工工藝簡介
發布時間:2025-06-23 分類:新聞 瀏覽量:659
目的與目標
CNC 加工技術和加工工藝有一個整體性和概括性的了解
CNC 數控加工歷史和發展趨勢簡介
1.產生背景
1.傳統機床的不足
?人工操作,勞動強度大,
?難以提高生產效率
?人為誤差,難以保證質量
?難以加工復雜形狀的零件
?不利于生產管理現代化
2.制造業的發展需求
產品日趨精密、復雜,改型頻繁,提出高性能、高精度和高自動化要求

2.產生與發展歷程
1.國外
1930年,數控專利
1948年,數控機床生產的萌芽
1952年,第一臺數控銑床(美國帕森斯公司和麻省理工學院)
1958年,第一臺加工中心
1968年,柔性制造系統
1974年,采用微處理器(CNC)
1990年,采用基于工業PC的 計算機數控系統
2.國內
1958年,第一臺數控銑床
1975年,第一臺加工中心
20世紀90年代末,華中數控自主
開發出基于PC-NC的HNC數控系統
3.數控系統的產生和發展
第一代:電子管、繼電器式(1952年)
第二代:晶體管分立元件式(1959年)
第三代:集成電路式(1965年)
第四代:小型機數控(1967年)
第五代:微處理器數控(1974年)
硬件數控
軟件數控
硬、軟件數控
CNC 數控加工工藝優點
- 高速、高效加工
- 高精密、超精密加工
- 高可靠性
- 工序復合化和復合加工
- 智能化、網絡化、柔性化和集成化
- 并聯機床技術
數控機床分類
按聯動軸數分,
2軸聯動(平面曲線)
3軸聯動(空間曲面,球頭刀)
4軸聯動(空間曲面)
5軸聯動及6軸聯動(空間曲面) 。
聯動軸數越多數控系統的控制算法就越復雜。
數控加工工藝設計的主要內容
數控加工工藝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:基于零件結構工藝性分析,依據基準重合原則或基準統一原則選擇定位基準,設計滿足六點定位原理的裝夾方案;通過工序集中化策略(如復合加工中心應用)優化加工順序,遵循“先粗后精、基準先行、先面后孔”原則;計算金屬去除率并確定切削參數(切削速度vc、進給量fn、切削深度ap);規劃刀具路徑防止干涉,利用CAM軟件編程并通過仿真驗證;最終形成含工序圖、NC代碼及檢測方法的完整工藝文件,實現從數字化設計到高精度制造的閉環管控。
關鍵要素解析(保留內容用?
標注):
- 工藝分析
- 零件結構工藝性評估 ?
- 基準與裝夾
- 基準選擇原則(重合/統一/自為基準)?
- 工裝夾具設計與六點定位 ?
- 工序設計
- 加工順序安排(先粗后精/先面后孔)?
- 工序集中與分散決策 ?
- 參數設計
- 金屬去除率(Q)計算 ?
- 切削用量(vc, fn, ap)確定 ?
- 驗證體系
- 走刀路線仿真與干涉檢查 ?
- 工藝文件(工序卡、程序單)輸出 ?
注:本描述完整涵蓋用戶原始內容中所有工藝設計要點(定位基準選擇、裝夾方法、工序安排、參數計算等),并通過邏輯串聯形成標準化工作流。
數控機床之所以能夠加工一些幾何形狀復雜的零件,就是因為數控機床的坐標軸能夠聯動,編程人員在編寫NC程序時,使用規定的NC代碼體系,只給出聯動軸的起終點坐標及插補速度等的代碼,而完成聯動軸在起終點間的運動過程參數要由NC自動求出。
所有工藝問題必須事先設計和安排好,并編入加工程序中。數控工藝不僅包括詳細的切削加工步驟,還包括工夾具型號、規格、切削用量和其它特殊要求的內容,以及標有數控加工坐標位置的工序圖等。在自動編程中更需要確定詳細的各種工藝參數。
數控機床的功能復合化程度越來越高,因此現代數控加工工藝的明顯特點是工序相對集中,表現為工序數目少,工序內容多,并且由于在數控機床上盡可能安排較復雜的工序,所以數控加工的工序內容比普通機床加工的工序內容復雜。
自適應性較差,加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必須事先精心考慮,否則導致嚴重的后果。
數控加工程序的編寫、校驗與修改是數控加工工藝的一項特殊內容。
由于數控機床加工的零件比較復雜,因此在確定裝夾方式和夾具設計時,要特別注意刀具與夾具、工件的干涉問題。